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权威性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学生为中心”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因此,学校要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办学理念并指导教学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现实问题需深入研究解决。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中医药学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中医药学人才培养除要求掌握较为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还需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新医改的需要。然而,由于受到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各中医药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重基础理论学习而轻临床技能训练的现象,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学生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几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入,各个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虽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构架:高等中医药教育长期沿用的是“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的教学运行体系,实践教学的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课交叉进行,且常依附于理论课,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实习教学环节虽相对独立,但与前期实践教学脱离,缺乏整体布局。虽然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都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多数是从某个点(如单一实践课程的教学法研究)或某个方面(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的,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构架。②实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实训教学应该是独立于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环节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它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验教学比较接近,常被划入实验教学的范畴之内;而又由于临床实训和临床实习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内容、目标定位又很接近,有些学校将其划入临床实习范围;由于实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在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弱化了实训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③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相应措施难以深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专业认证的要求。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未普遍接受,以能力为导向,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未得到有效实施。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主要是课程横向、纵向整合不够,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不利于课程整合,新的教学法还不能及时推广应用,针对新的教学法的评价方法还需完善。因此,构建高等中医院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贯彻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探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已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我校自2008年开始进行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并逐步构建了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为主要环节,以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条件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质量控制”为主要保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一主体三环节五保障一导向”的实践教学整体构架。在整体构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实践环节,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与方法并组织实施,以期达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健全人格的中医药优秀人才。